金庸曾将其武侠小说的书名第一字,写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副对联包括了十四部武侠小说。其实,金大侠还写过一篇《越女剑》。
《越女剑》仅一万九千余字,可称之武侠短篇。小说取材于《吴越春秋》中的《越女试剑》。那百余字的记载,到了金庸笔下,变成了一篇小说。尽管这不是一篇很成功的武侠精品,但书中的范蠡却是个令人难忘的人物,从范蠡身上可以看到金庸的某些思想特点以及他的追求。
吴王阖闾率众三万攻打越国,受箭伤而死,临终前命儿子夫差报杀父之仇。夫差拜伍子胥为相国,练兵三年。越王勾践起兵伐吴,兵败夫椒。
夫差率众追到会稽山,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不得已求降,卧薪尝胆,以图东山再起,但越国士兵斗不过吴国将士。这时范蠡发现了一位越女,越女剑大显神威,终于攻克吴国,逼夫差自尽。
金庸这部小说讲的就是这个故事。但实际上,越国战胜吴国,并非靠一个越女,而是夫差重用奸臣伯嚭,逼死忠臣伍子胥,只知道整天沉湎于荒淫酒色之中,弄得吴国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吴国被灭,也属意料中事。
有读者认为,大概越女剑一事引起金庸兴趣,才写了这篇武侠。依我之见,并非如此。《越女剑》真正的主角是范蠡。
范蠡是越国大臣,吴越交战之时,范蠡就反对战争,他认为:“违背道德、好用凶器,出兵是不利的。”勾践兵败被俘时,范蠡陪越王夫妇在吴国住了三年,后来回到越国,他安抚百姓,治理国家,为勾践起兵伐吴做了不少工作。但勾践灭吴后,他就悄然隐退,不知所踪,比起那个被夫差杀死的文种聪明得多。
有关范蠡的传说有许多,有人说他去做了隐士,有人说他当了齐国的大商人,有人说他与西施一起去过神仙般的日子。总之,他是汉初张良一样的人物,知进知退,不为名利所惑。
范蠡这样一位历史人物,曾引起千古文人的向往。古代的文人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居多,他们想建功立业,兼济天下,但一旦功成名就,就毅然退出政治舞台。范蠡之所以采取这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因为他太了解越王勾践的本性,深知“敌国灭谋臣亡”的道理。
汉初的张良想来是读过范蠡的故事的。金庸呢?他在创作的鼎盛时期,突然宣布封笔,大概也是在追求范蠡的境界,因为在掌声中退下来,总比从嘘声中退下来有趣得多。前者反映了作者的聪慧与理智,后者则表明了作者的无奈与寂寞。
金庸写范蠡,尽写他的儒雅与谨慎,通过越女的精娴技艺,显示了越中自有人材,暗示了越国战胜吴国的基础。至于越女一剑刺伤西施,则显示越女反对越国使用“美人计”。
从小说的内涵看,《越女剑》不是一篇很成功的作品。把它放在金庸的十四部武侠精品旁边,有点不伦不类。金庸弃之而不入其书名对联,我是赞成这一做法的。
尽管如此,那个功成身退的范蠡,却成了千古文人心中的英雄。封建政治太黑暗与封建君主太残忍,给《越女剑》投下了阴影。谁说武侠小说不触及时弊呢?金庸的作品就打破了这种界限,真值得后人深长思之。
-=||=-收藏
最新评论
其实不止,金庸写神雕,金轮法王的龙象功是很厉害的武功,之后梁书冰河洗剑录的大BOSS宝象法师就会龙象功,结果被金世遗秒了,然后宝象在连城诀里就成了丑角淫僧
写得真好,堪称杨过和金庸的知己。
说的太到位了。
小龙女这不算移情别恋吧
……无语
每个人物都在成长,影响人物人生的因素很多,真希望芷若有很多贵人帮助,有心想事成的沃土!
暗器还有金蛇锥
陈一直是爱霍青桐的 他心底明白,否则也不会陪香香游长城时承认喜欢霍 他对霍是命中注定的 潜意识里只要遇到霍的事情他总是第一个想到怎么帮她 虽然两个从不互相坦白心意,但默契无处不在 金写他们之间互动动人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