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嘟嘟ABC
满清末年,西学东渐,随着民智的日开和朝政日败,西学潮流波涛汹涌,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大有并吞八荒蚕食宇内之势,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各领域皆不可挡,这种全盘西化的作法引起了一些保守人士的忧虑,虽然从宣传的角度讲搞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可是西风东来,罗衾不耐五更寒。
真正将国学和西学分野的,还是非常出名的新文化运动。新者,西也。该运动大力提倡白话文,引进德先生和赛先生,就是说,用明白如话的语言宣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这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初衷,也是根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当时的新旧之争极为激烈,分两派,一派是出过国留过洋见过世面的所谓假洋鬼子之流,主张西化,比如刘半农主张废除汉字采用拼音,鲁迅主张不看中国书专看外国书,胡适大力提倡白话文写作等等,一派是那些旧式科举应试教育培养的未出国门的因循守旧的秀才举人之类,即所谓遗老遗少,讲究固守传统文化不可丢。这些人专用文言写作,谓文言古典雅致,文言写作才不至于斯文扫地。还搞一个学衡学刊,与革新派辩论,火星四溅。
在这种磨合与碰撞中,出现了一批国学大师,出名的有章太炎,梁启超,梁漱溟,王国维,胡适,鲁迅,陈寅恪,黄侃等等,我曾看过一个名单,百分之八十多都是出过国留过洋,他们的国学研究皆有西学的影子。比如为鲁迅所称道的章太炎和王国维。这二位是公认的国学大师,别人是不是尚待商璀,这二位可是名至实归,无有异议者。鲁迅为人狂傲不逊,生平未曾许人,章太炎虽为其师,然看其回忆著章,也是对章太炎的革命事迹颇为嘉许,然对章的学问不置可否,然对王国维倒是有一句名言:在近世对旧学的研究中,王国维算很有功底(大意),其实是王国维和鲁迅都走得是尼采一路,可谓惺惺相惜。
民国之后,诸学凋零。三春过后,群芳俱尽。国家积贫积弱已久,百废待兴,首要发展的是经济和军事,其他显学皆废黜。两岸三地,唯香港这个弹丸之所偏居一隅,却人才辈出,诗歌小说皆为可观,有香江四大才子之谓,其尤出众者,当金庸莫属。
金庸五十年代写书,七十年代封笔,著述颇丰,其政论文章在当时也呈一时瑜亮,影响甚大,可惜流传不广。世所传颂者,十五部武侠小说。有有井水处皆读金书之赞誉。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学界有博大精深四字评语,集政治军事文化外交奇门遁甲阴阳五行医药占卜儒道法墨佛诗词歌赋于一身,是一部国学普及教育读本。嘟嘟曾跟多人讲过,想了解国学文化,要入门,读金庸。许多人对金学抱鄙薄态度,谓不上道不入流,大家如此,小家如此,文盲亦如此,诚哉怪也。比如上世纪之国学大师说金庸不行,这个或有可圈可点之处,要是近世之不学无术之徒也趁此跟风,说人家不行,这个是要勇气的。当然你要是专从于丹入手了解国学,那嘟嘟也没办法,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反正嘟嘟看了金庸之后,再读各家经典,迎刃而解。
金庸之国学,深入浅出,大而化之,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腐朽为神奇,信手捏来,毫不费力。当今被称为金学研究第一人的刘国重先生,写过一篇金庸国学,深浅几许的文章,述之甚祥。嘟嘟曾就此问题与刘先生探讨过,深受教诲。
近年来国学兴起,有两个原因,主要是政府倡导。我们知道文艺是为政权服务的。当今太平盛世,财力天下第一,军力罕有其匹,所以软实力也要与时俱进,国学于是应时而上。所以百家讲坛的大红,全民读经的大兴,草根写史的大热,绝非无源之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西学侵然太甚之故,凡事物极必反。我们经过几十年的全盘西化,基本把传统文化都给整没了,随着电脑的兴起,许多国人连写字都成了问题。一个中国人,以说外文为荣,为立身进阶之本,我不知道该为之欢喜,还是为之忧伤。
金庸无疑是近世以来国学研究之集大成者,大家若想详细了解,可读刘国重,当然嘟嘟也写了几篇不成体统的文字,谓从四大名著到金庸武侠看国学文化的传承及其发展,诸位若有雅兴,可闲暇一观,聊博一笑。嘟嘟才疏学浅,文笔拙劣,不值大家一晒,姑且写来,以作引玉之砖。
末了说一下何谓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的传统学问,与之对应的是西学。统而言之,就是经史子集。每个中国文人,都在从中吸取营养,或取其精华,或取其糟粕,因人而异。然大而论之,皆然。被胡适称为大陆白话文写作第一人的毛泽东 ,其国学功底,亦可跻身大家之列。
最新评论
其实不止,金庸写神雕,金轮法王的龙象功是很厉害的武功,之后梁书冰河洗剑录的大BOSS宝象法师就会龙象功,结果被金世遗秒了,然后宝象在连城诀里就成了丑角淫僧
写得真好,堪称杨过和金庸的知己。
说的太到位了。
小龙女这不算移情别恋吧
……无语
每个人物都在成长,影响人物人生的因素很多,真希望芷若有很多贵人帮助,有心想事成的沃土!
暗器还有金蛇锥
陈一直是爱霍青桐的 他心底明白,否则也不会陪香香游长城时承认喜欢霍 他对霍是命中注定的 潜意识里只要遇到霍的事情他总是第一个想到怎么帮她 虽然两个从不互相坦白心意,但默契无处不在 金写他们之间互动动人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