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子雍
10月,几乎是忙忙碌碌地过了30天,31日,本来是打算什么也不干,和老伴儿一起,找个安静的地方去吃饭、去休息,悠哉游哉地玩儿一天。但31日一大早,就知道了金庸辞世的消息,于是玩儿心顿消,先是从书橱里找出金庸的书,抚摸、沉思,继则忍不住打开电脑,敲出如下文字。
金庸是20世纪中国新闻史和文学史上的一位无法忽略的人物,他为《明报》撰写的大量社评,他创作的武侠小说,都是出类拔萃的绝世之作;可惜的是,他的社评,在中国内地鲜为人知。但我一直认为,阅读金庸的这一类作品,感动你的,是一个有良知、有勇气、目光如炬、笔扫千军的大文人的风范;而读小说,感动你的,只是他塑造的人物,作者则隐身幕后。作为读者,这两种感动都拥有,才算是不曾辜负了金庸这样一位旷世奇才呢!
有道是时势造英雄,金庸也是如此。他的武侠小说,只能产生在经济发达的香港,也只能在中国内地的经济转轨以后,才可以家喻户晓于斯。宋代,人称但凡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吟唱柳永的词;而如今,则有这样的说法,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对这一点,我相信,只是必须强调,“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之说,只能用来描绘1979年以后的世界。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坊间广为流传:一位英国女士打来电话说,非常喜欢钱钟书的文章,想到家中拜见。钱钟书则回答:“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我大体同意这种见解,对自己喜欢的作家、艺术家,欣赏他们的作品就可以了,刻意求见,则大可不必,还是以随缘为好。对金庸,我就是如此,读遍了他的小说,也读过他的不少社评,但见面、交谈的念头,却从未有过。仅有的一次相聚,那叫不期而遇、那叫缘分。2003年10月,应陕西电视台之邀,金庸来到西安,华山论剑、法门说禅、碑林谈艺,是他老人家参与的三项主要活动,其中的第三项活动,我有幸被邀参加。
活动原本是要在室外举行的,好像是由于当天有降雨的可能,最终会场搬进了碑林博物馆陈列着“昭陵六骏”的那间展厅。椭圆形的会议桌,我坐在金庸对面,抬眼望去,那张熟悉的面孔上、洋溢着同样熟悉的标志性笑容,于是,“好老头”三个字,便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当然,夸赞金庸这样满脸佛相的老人,文雅的说法乃“慈祥长者”,不过,几乎零距离地感受到金庸的儒雅、平易与亲和,“好老头”之谓,在我感来,是最恰如其分的称呼了!
所谓碑林谈艺,其实是一场精简版的金庸小说研讨,之所以必须精简,是由于电视播出容不得与会者长篇大论。如我事前所料,会场里,自始至终都洋溢着赞扬之声;这也正常。因为,以金庸如日中天的名望,说几句“坏话”——哪怕是不无根据,已经对他毫无损害,特别是当面对这样一位已经退出江湖、与世无争的慈祥老人出言不逊,没人会干;换个角度来看,说几句好话,也的确给老人家添不了什么彩,他已经足够光彩照人了;这也是我一度不想参加这次活动、来到会场后又不想说话的原因。不过,在诸如四川剧作家魏明伦“金庸的小说已经空前,可能绝后”的重磅赞颂声中,我却忽然想起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总统问警卫:“您父亲是干什么的?”警卫答:“是爬电线杆的维修工人。”总统“噢”了一声:“您父亲的工作和我的工作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警卫十分惊讶:“是吗?”总统说:“当然。这就是在高的地方不能头晕。”有意思!哑然失笑之后,面对眼前的金庸,我不禁要想:他老人家头晕吗?抬眼望去,饱经沧桑的面孔上,依然是那种高深莫测的标志性笑容,这分明是处“颂”不惊嘛!但转念又想:金庸即就是“头晕”,又有何妨!他老人家不是总统,“头晕”与否,和国计民生无关;他老人家年届八十,肯定不会再写武侠小说了,即就是头有点儿“晕”、甚至“晕”到飘飘然,想来也不至于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所以,颂就颂吧、“晕”也无妨,毕竟,金庸的确算得上是实至“晕”归、“晕”有应得啊!
在研讨会上,金庸也曾几次简短发言。恕我直言,老人家的语言表达能力似乎要弱一些;自然,这是和他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相比。不过,以金庸的阅世之深、阅人之多,以及他深厚的道德、学识修养,有些哪怕是脱口而出的话,也显得机智而有趣。比如他说一个人“可以不敢做好人,但却绝不可以做坏人”,就颇具深意,由此联想到我读过的金庸和池田大作的对话录,金庸在其中言道:“我以小说作为赚钱和谋生的工具,谈不上有什么崇高的社会目标,既未想到要教育青年,也没有怀抱兴邦报国之志,说来惭愧,一直没有鲁迅先生、巴金先生那样的伟大动机。”但他又说:“作品中自然流露作者本人的思想品质,应该是常有的。”这一番话,和鲁迅先生所说的“水管里流出的都是水,血管中喷出的都是血”,在精神上其实是相通的,都是在谆谆告诫我们:要想写出好文章,先得做好人!
对于自己的小说大行于市,金庸曾这样解读:“华人数量大,所以读我小说的人就多。”这显然是充满智慧、却又有着一点儿“虚伪”的自谦之词。但金庸的小说,能让数量巨大的华人乐读不疲,却是长久存在的事实,堪称功德无量。并且,金庸的功德又岂止于此。15年前那个名叫碑林谈艺的研讨会,一直开到傍晚6点,就在嘉宾纷纷起身离席时,金庸却端坐不动,原来,他还必须应对来自全国各地媒体记者的提问。身旁的一位先生调侃道:“这些记者,得靠金庸挣钱、吃饭啊!”说得好!不过,仰仗金庸挣钱、吃饭的,恐怕远不止眼前这些记者吧!事实上,金庸就是一个行业、或曰一种产业的发动母机,其功能恩泽媒体、出版、影视、文学研究、大学教育等领域,在这些地方创造可观的效益、产生极大的价值,使得不少人有业可就、有活儿可干、有钱可挣、有饭可吃。善哉!这不就是佛所说的普济众生吗?
如今,金庸已经安详地跨越了从有限到无限的这道门槛,但斯人已去,纸寿千年,金庸先生当能不朽矣!
最新评论
其实不止,金庸写神雕,金轮法王的龙象功是很厉害的武功,之后梁书冰河洗剑录的大BOSS宝象法师就会龙象功,结果被金世遗秒了,然后宝象在连城诀里就成了丑角淫僧
写得真好,堪称杨过和金庸的知己。
说的太到位了。
小龙女这不算移情别恋吧
……无语
每个人物都在成长,影响人物人生的因素很多,真希望芷若有很多贵人帮助,有心想事成的沃土!
暗器还有金蛇锥
陈一直是爱霍青桐的 他心底明白,否则也不会陪香香游长城时承认喜欢霍 他对霍是命中注定的 潜意识里只要遇到霍的事情他总是第一个想到怎么帮她 虽然两个从不互相坦白心意,但默契无处不在 金写他们之间互动动人至极